霞帔是古代女性尊贵衣饰却不是普通女性衣饰
本文作者黄强凤冠与霞帔是古代女性的制服,有其专属性,属于后妃与命妇所服。民间婚礼也使用霞帔,那只是借名,即假借凤冠与霞帔之名,实际并不是真的凤冠和霞帔。关于凤冠在前面的文章已经说明,本文只说霞帔。
【图1,明光宗贞天子孝纯皇后像】霞帔,《释名·释衣裳》曰:“霞帔,披也。披之肩背,不及下也。”帔最早是妇女用于装饰,披搭于肩的彩色披帛,以轻薄透明的五色纱罗为之。
到了唐代,妇女在裙衫之外着质地轻薄柔曼的丝带,如同一条大围巾一般,很是漂亮,富有美感,深受唐代妇女的喜爱,成为其时的时尚之装,并演绎成唐代女装的重要组成。【图2,南熏殿旧藏明穆宗庄天子孝安皇后】唐诗中就有“霞帔”的词语,刘禹锡《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炼师与中朱紫同拜岳及天台投龙华却赴京》有云:“银珰谒者引霓旌,霞帔仙官到赤城。”白居易《霓裳羽衣歌和微之》曰:“虹裳霞帔步摇冠,钿缨累累佩珊珊”,说女性的帔子色艳若霞。
正如南京云锦冠名“云锦”,因其灿若天下云彩而得名,“霞帔”也因帔子色彩宛如天上的云霞,故名。【图3,明代霞帔】霞帔作为命妇的制服,始于宋代。
以狭长的布帛为之,上绣云凤花卉。穿着时佩挂于颈,由领后绕至胸前,下垂至膝。底部以坠子相连。
原为后妃所服,后遍施于命妇。《宋史·舆服志》卷三纪录:孝宗乾道七年(1171),划定:“其常服,后妃大袖,生色领,长裙,霞帔、玉坠子。
” 明清时期承继宋制,霞帔用于皇后、命妇制服。明代根据品官的秩别,霞帔各有差异。王三聘《古今事物考》纪录:“国朝命妇霞褙,皆用深青段匹,公侯及三品,金绣云霞翟文,三、四品,金绣云霞孔雀文。五品,绣云霞鸳鸯文。
六、七品,绣云霞练鹊文。”【图4,明代凤纹金霞帔坠】明清时期承继宋制,霞帔用于皇后、命妇制服。
《明史·舆服志》纪录:洪武四年(1371)划定,凡为命妇“一品,衣金绣文霞帔,金珠翠妆饰,玉坠。二品,衣金绣云肩大杂花霞帔,金珠翠妆饰,金坠子。三品,衣金绣大杂花霞帔,珠翠妆饰,金坠子。
四品,衣绣小杂花霞帔,翠妆饰,金坠子。五品,衣销金大杂花霞帔,生色画绢起花妆饰,金坠子。六品、七品,衣销金小杂花霞帔,生色画绢起花妆饰,镀金银坠子。
八品、九品,衣大红素罗霞帔,生色画绢妆饰,银坠子。” 第二年,朝廷又更易命妇服制,对霞帔纹样做出了新的划定。王三聘在《古今事物考》卷六纪录:“国朝命妇霞褙,皆用深青段匹,公侯及三品,金绣云霞翟文,三、四品,金绣云霞孔雀文。五品,绣云霞鸳鸯文。
六、七品,绣云霞练鹊文。” 【图5,明代命妇画像】霞帔使用专门的坠子,《明史·舆服志》亦有划定:一品至五品命妇的霞帔上缀金帔坠,六品七品缀镀金帔坠,八品九品缀银帔坠。洪武二十四年划定:公侯及一品二品命妇的霞帔绣翟纹,三品四品绣红雀纹,五品绣鸳鸯纹,六品七品绣练鹊纹。
清代的霞帔与明代的霞帔有所差别。其变化:一是霞帔的长度放宽,两幅合并,并附有后篇即衣领,形似比甲;二是帔脚下不用坠子,改用流苏;三是胸部缀有补子,与补服的品级补子对应。
孙机先生说:清代的霞帔虽有霞帔之名,实际是“一件带方补子,下沿缝满穗子的绣花坎肩。” 【图6,清代霞帔】清代霞帔与前代的变化,最基础的不在形式,而在用途上。
霞帔是专用衣饰,虽然没有龙袍、凤袍严格,可是也有许多限制、禁忌,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使用的。可是霞帔有其特殊性,明清时期,士人庶民妇女出嫁和入殓也可以穿着,俗称“假借”。
民间推崇霞帔的尊贵,在婚丧嫁娶之时,借来使用,以增加喜庆气氛或显示尊贵。只是借用观点,并不是真正的霞帔。皇室、命妇的凤冠、霞帔与民间的凤冠、霞帔不是同一个物品,也不是一个观点。
换言之,皇后、嫔妃、命妇的礼冠凤冠与制服霞帔,是真正意义上的凤冠、霞帔,名实相符;民间的凤冠、霞帔是民间婚礼中新娘所戴的礼冠,穿的吉服,只是借皇后、命妇礼冠的吉言,要的是喜庆彩头,与实际的凤冠、霞帔相差深远,名不符实。霞帔是中国古代女性的衣饰,可是却不是普通女性的衣饰,而具有很强的专属性。新娘戴凤冠、披霞帔,是必备可少的,也是中国女性出嫁时最最憧憬,最最风景的婚服。中国衣饰文化品级制度很是严格,最为森严,僭越要治罪,可是在人生最为重要的婚礼中,却允许“借用”(逾越衣饰品级),也体现了中国衣饰文化中人性化的一面,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个特例。
【图7,清代穿霞帔命妇】普通妇女,没有品级,在结婚、入殓时也可戴凤冠(花钗冠),这只是名称的称谓,好比穿上戏服饰演王公大臣,甚至天子,只是戏中的角色,演出的需要,其服装,其身份,其职位与戏中完全是两码子事,不能混为一谈。民间婚礼中,新娘戴凤冠、披霞帔的行为屡见不鲜,那只是“借名”,俗称“假借”,借凤冠之名,习惯上称为凤冠,而基础不是真的凤冠。
【图8,霞帔】清代徐珂《清稗类钞·衣饰》纪录:“其平民嫁女,亦有假用凤冠者。……至国朝,汉族尚沿用之。无论品官士庶,其子弟完婚时,新妇必用凤冠霞帔,以表现其为妻而非妾也。”徐珂的文字中有两个重要的信息:一是说民间的凤冠是冒充的,属于借用(借用其名称),非真实的凤冠;二是民间使用霞帔凤冠,表现女子在婚姻中的职位,属于正室,非小妾。
命妇可以穿霞帔戴凤冠,民间的正室娘子同样要穿霞帔戴凤冠,讲明其明媒正娶的职位不容动摇。这就是说明媒正娶的正室娘子,填房继位的也算,可以戴凤冠,穿霞帔,非正室夫人的小妾、二奶、三奶,纵然是明媒正娶,也不能披霞帔戴凤冠。
明代小说《金瓶梅》潘金莲、孟玉楼进入西门府,都是小妾,排名四娘、五娘,就没有凤冠、霞帔可用。在传世照片中,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婚礼中的凤冠样子,与明清时期皇后的凤冠差异很大,因为民间只是“借名”,所有的装饰都是以假乱真,要个形式,不行能是真金白银翡翠珠宝的真品。也因为民间婚礼凤冠实物其浅易、简朴,有读者就误认为皇宫的凤冠也是这样普通,那就大错特错了,那是误读了“凤冠”这个词。
凤冠与霞帔都是很是精致、精致的衣饰品种,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过明代万历帝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冠,精致绝伦,雍容华美,色泽照人。徐珂的文字记载是准确的,凤冠只能用于正室,可是因为民间的凤冠、霞帔原来就是借用,在厥后民间婚礼中,徐徐不严格遵守,借用的凤冠、霞帔泛滥,品质也下降,人们看到的婚礼中的凤冠、霞帔,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富贵之气,华美之美,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。说明:本文系衣饰史学家黄强教授的原创作品,未经作者本人同意,不得转载。
联系作者微信njhuangqiang。黄强黄不息2016年、2017年两次年度文化头条号。黄强,字不息。金学家、衣饰史学家、文艺评论家。
已出书《金瓶梅风物志》《中国衣饰画史》《衣饰礼仪》《趣民国》《文人置业那些事》《消失的南京旧景》等著作15本。新著《古代衣饰与时尚》《古代军戎衣饰》,2019年将由商务印书馆出书。
本文关键词:竞博app,霞帔,是,古代,女性,尊贵,衣饰,却,不是,普通
本文来源:竞博app-www.bangongshigeduan.com